专题:港交所将开通科企专线 手把手帮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香港为科技企业上市开“绿色通道”  第1张

  赴港上市被认为能提升相关公司境外市场融资能力,也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图为香港中环交易广场附近街景。摄/焦建

  该专线将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针对生物科技、AI、特专科技等前沿企业提供“手把手”服务,包括上市规则预审、豁免条款争取及投资者对接等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随着中国香港特区资本市场日益偏重科技领域,为加速科技类企业在港上市,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将为企业开通上市快速通道并提供“手把手”上市服务,其港版名称被定为“科企专线”。

  5月6日上午,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会议前透露了该机制即将推出,“此举目的是加强企业和保荐人了解相关规则,对企业特定业务的适用性和评核准则就不同重要议题作前期沟通,香港证监会在过程中亦会与港交所紧密合作,提供支持”。

  “在有关企业更好准备下,希望可以令它们的申请过程更加畅顺,便利更多不同科技企业可以来港上市。”李家超在分析该机制的作用时表示。

  在2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已预告了港交所拟推出的该机制,并强调其作用是为进一步协助特专科技和生物科企筹资发展业务,特别是已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公司,便利有关企业的上市申请准备工作。

  据《财经》统计:仅4月22日至4月28日,就有八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表。截至5月5日,有46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其中已向港交所递表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的A股公司有七家。

香港为科技企业上市开“绿色通道”  第2张

  除了A股公司赴港上市队伍进一步扩大,分析相关市场数据:近年来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在吸引科技类企业上市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2024年,港交所共迎来71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80亿港元。其中,来自新经济及科技类行业的新股集资额,占比已近82%。

  这一趋势变化,被认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联动及企业交流增加密切相关。今年2月,中金的一份相关研究报告对此指出:近期中国内地资产价值重估带动中国港股市场交易活跃。受益于赴港上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包括内地A股公司赴港上市及潜在科技企业上市,有望进一步为港股市场注入优质资产。

  此外,前述一系列相关数值提升,也被认为与港交所近年来持续优化上市规则部分相关:为提升新股市场吸引力,除自2018年起陆续推出的相关上市规则章节(包括加开18A及18C章节等),港交所近两年也优化了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并引入新的库存股份机制,方便发行人进行股份回购及再出售库存股份,为发行人在资本管理上提供更大灵活性。

  2024年,港交所迎来了三家特专科技公司、三家在GEM改革后上市的公司,以及首宗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交易(De-SPAC)。在投资者对科技创新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科技类相关公司已成港股市场融资主力,这也使得港股市场变得日益多元化。

  《财经》此前对此亦多次进行报道,赴港上市除能提升相关公司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也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获取相关竞争优势。

  在前述《财政预算案》进行预告后,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则在今年2月底时表示,“目前投资者特别喜好科技企业,近数年亦有很多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但有些企业往往因为创新,不确定是否符合(香港)上市规则,不清楚能否取得豁免,亦担忧上市部门是否了解它们的创新研发技术。科企专线为这类企业量身订造,有专门人手负责‘手把手’处理,让它们放心来港上市。”

  4月7日,陈翊庭则在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进一步披露:该专线将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针对生物科技、AI、特专科技等前沿企业提供“手把手”服务,包括上市规则预审、豁免条款争取及投资者的对接支持。

  鉴于科技公司商业模式多变,中国内地部分相关行业人士此前则曾建议:除了将上市咨询服务制度化、加速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的效率与可预测性,相关机构也应善用专业中介机构的专长,及时发布相关指引,更有效地支持科技类企业进行上市准备。

  亦有当地市场人士对《财经》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香港不断对《上市规则》进行调整,包括新增关注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18A章节,以及关注特专科技公司的18C章节。但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太快,数年前的制度设计“未必能够照顾到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实际需求。从这个角度分析,能够设立相关机制解决对应问题有其意义,也是中国香港特区资本市场主动性的体现”。

  其也指出:目前来看,因政策改革而潜在受益的企业,可能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与18A和18C有关的重点企业,其次是已在中国内地上市的部分相关企业。不同的企业可能侧重点不同,比如有些企业热衷于第一上市(primary listing),有的则是重点考虑第二上市。前者主要考虑纳入“港股通(必须是第一上市)”的身份资格,后者则是考虑国际化及估值等因素。

  “港交所目前的‘两条腿走路’做法是一种好选择。”这位市场人士指出,“在此基础上,港交所的相关机制还有另一重考验,就是如何为这些科技类企业找到更多感兴趣的投资者。”